巴別塔:偉大的追求
- 關鍵詞:偉大的瘋狂、語言多樣性、教育
- 核心論題:眾生的語言及面貌相異,不同群體承載專屬他們的文化。若是為了偉大的理想,不由分說的將他們聚成一體,所得到的成就不過是瘋狂的名聲。教育是能夠理解眾生面相,破除教條式理想的方法。
- 對於Oakeshott而言,巴別塔受到懲罰不在於「達成了甚麼」,而是「做了什麼」。
- 我們知道,天堂擁有我們所需要達成完美人生的一切條件。在那裏,人們的生活可以無憂無慮,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人們本身就會追求理想的生活。因此,巴別塔既然可以通向天堂,那麼建造巴別塔是在所不惜的事業。沒有人能夠拒絕。然而,我們也知道,巴別塔最後並沒有建成,反而受到了懲罰。雖然這只是聖經的一段故事,但是Oakeshott視它為當代眾多災難的樣貌。歷史上任何一個宣稱偉大的追求,世界的終點,最後的走向往往事與願違,甚至造成人類的危難。Oakeshott認為,這些災難的荒謬之處在於,號召者試圖用單一的真理,綁住來自各方的人,追求單一的理想生活。美好的理想始終誘人,可是它真的適用於每個群體嗎?
- 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這個世界有著不同的認識。基於自身的認識,構成了他們獨有的生活習慣,以及互動方式。在經歷時間的飛逝,一代傳一代,這些方式與理解,構成專屬於這群人的傳統與習俗,並且體現於他們的日常語言當中。也基於這些傳統習俗,他們具有自己的方式回答「如何存活?」以及「如何活得更好?」。因此,對於理想的追求,不是在世界上只存在一個單一且終極的答案。倘若將單一的答案強加至別的群體之上,以歷史來看,後果通常會破壞他們原有的生活基礎。
- 要避免這種災厄發生,Oakeshott認為是要透過教育來解決。教育並非要灌輸特定的價值,或是使用教條吸引信徒。而是真正的理解在他者文化之中細微的差別。如此才能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樣性,而非侷限於自身文化的理解,透過比較出優劣而合理化自身的暴力行為。歷史上看似偉大的理想,實則忽略群體間的差異。這一點都不偉大,僅是瘋狂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