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2024

君主論

        我認為在回答《君主論》是否值得去讀這個問題前,應先釐清是欲出於什麼樣的角度去理解它。《君主論》這份典籍以許多國家的歷史深至人性的角度去分析了事件背後的原因,主要所想傳達出的價值是「多面向的、現實的人性」,我們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去「發現」、「看見」到人性的更多面向,比方說人性自私的一面、那些協助君主征服一國的當地人民是忘恩負義的潛在威脅等。馬基維利在《君主論》中列舉多種情境與模型,這些現實層面的建議與觀點對於提高決策敏感度確實是有其重要性,他協助身為以後可能成為決策者,或是協助決策者的政治系學生去看見更多問題的面向,理解洞外的、君王想像以外的複雜世界,也就是去了解現實的情況可能是怎麼樣的。

        但如果從這份典籍是否能夠幫我們提出解決問題的角度而言,似乎並沒有提供很好的方式,我所理解到《君主論》所提供的解方是暴力的,「要不然就應當把他們消滅掉,因為人們受到了輕微的侵害,能夠進行報復,但是對於沈重的損害,他們就無能為力進行報復了。所以,我們對一個人加以侵害,應當是我們無需害怕他們會報復的一種侵害。」、「當人們不再信仰的時候,就依靠武力迫使他們就範。」諸如此類的論述好像正當化了國家可以為了穩固政權對人民實行侵害的行為,當國家全然利用人們的恐懼和欲望來鞏固自己的權力,並且能將宗教及道德作為控制人民思想和行為的工具,我們依賴用這樣的價值觀進行學習與決策的時候,容易使整個國家一直處於緊張的、不安的,甚至備戰的狀態,對於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君主、什麼樣的政治系學生,再結合現代與我國截然不同的政體,我認為沒有起到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我認為閱讀《君主論》可以透過歷史的比較與人性的剖析協助我們看到現象,這些歷史已經發生,並且馬基維利心中對其有一套解方(武力的、控制性強烈的),可是在現代來說,這些方式難以使國家不繼續惡化,甚至可能激化對立情緒,在當時的社會是在追求現實感,但放到現在,反而與其相背而行。因此,政治思想課程的功能性也隨即體現,人人均可閱讀《君主論》,但若沒有接受後續的提醒、引導與思考,我們可能停在從理論中發現問題了問題,但會感到不知所措,對政治系學生來說,發現問題的下一步更為重要,列為必修課雖然在用更深度的標準要求這點上有難度(每個個體學習的速度、深度及廣度均不同),但可以讓政治系的學生都能接受閱讀典籍後的更廣的、更進一個層次的思考與培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期末作業

 關於期末作業(含書面與展演),請遵守以下規則: 按照授課計畫所列,學期成績將以出席(30%)、平時作業(35%)、期末作業(35%)等項目計算。 期末作業題目: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必須閱讀政治思想典籍(以xx典籍為例)?政治學系仍應列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期末書面作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