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2024

理想的追求:真理的「單位」為何?「場域」為何?

  • 關鍵詞:至善、擺盪、極端痛苦、單位
  • 摘要:作者先提及了過去人們對於完美國度的渴望與幻想,以及對於「答案」與「解方」的相信。但「至善」往往難以共存,即便是那些某些時刻我們所堅信最好的價值,也可能與其他價值衝突。一旦我們愚昧地嘗試把特定價值達成極致,就會導致極端的危險,即便是自由與正義也有陷阱,真理在各個社會中的難以共通性,造就了不可能和諧的事實。但作者相信,衝突無可避免,卻可以緩和,達到擺盪的動態平衡,我們也必須認知到決斷是必然的課題。人類社會中會出現各種真理,即便真理跟價值是衝突、是相悖的,只要他們並沒有被輕易地忽略,也沒有被人們盲目的相信與追隨,即足以。

  1. 這裡我想提出的是,如果真理是人們共存的重要角色,那真理的單位與範圍為何?
  2. 人們對於真理的相信,甚至「信奉」,我認為仍然是有其必要性的,即便這一切可能造成危險。在人類社會中,若我們認清了現實與真理的虛假,我們不再相信那些好的價值可以被實現,這反而是一種更大的危險性,因為我們人人都身處於「社會」這個「單位」之中,相信一種在這個單位下「共通的真理」,是達成和諧的必要性。當然,這個真理僅限於這個單位。
  3. 如作者的譬喻,如果我們相信,完美的煎蛋是存在的,那即便代價是要打破好幾個雞蛋,人們也會習以為常。這會導致在所謂的「真理」面前,其他的價值都是不重要的,可以被摧毀的。所以,真理的單位僅限於社會,一旦擴張到國家、擴張到世界,就是一場屠殺,伴隨著極端痛苦的屠殺。
  4. 然而,有一個根本的問題是,真理為何?又或者,接近真理的真理為何?
  5. 我認為「真理」與「接近真理的真理」,兩者在某一瞬間都是衝突的,我們不可能達成真理,更不可能接近真理,因為在人類社會中,沒有共通的至善,即便是我們口中習以為常的自由、公平、正義,在歷史洪流的某一刻,在當下的人類社會中,都可能是違背真理的。換言之,真理本身就是「不斷變動的」,我們難以去接近他,只能追求。
  6. 在另一方面上,如果我們用自己眼中的至善與價值,去形塑真理,其實我們與屠殺者並無兩樣。人們必須意識到完美不可能存在,才能組織社會,就現實上,在「社會」這個產物下,我們勢必要學會找到「共存的支撐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期末作業

 關於期末作業(含書面與展演),請遵守以下規則: 按照授課計畫所列,學期成績將以出席(30%)、平時作業(35%)、期末作業(35%)等項目計算。 期末作業題目: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必須閱讀政治思想典籍(以xx典籍為例)?政治學系仍應列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期末書面作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