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2024

政治中的理性主義

關鍵字:理性主義、先天論證、經驗

核心論題:作者批評「理性主義」在政治中的主導地位,認為理性主義過分依賴抽象的理論和技術性知識,忽視了政治實踐中的傳統和實踐知識的重要性。他主張政治不應依靠單一的理性計劃,而應重視過去累積的經驗與傳統,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穩定的政治實踐。


摘要:在《政治中的理性主義》一章中,歐克夏提出理性主義者傾向於依賴純粹的理論與技術知識來規劃政治事務,忽視了從經驗中學習和尊重傳統的重要性。他認為政治實踐更像是一種實踐知識,無法完全依賴理論來操控或設計。並強調政治應該由傳統與累積的經驗指導,而非單一理性的規劃,如此才能適應現實中複雜多變的環境。


篇章結構:


第一小節:作者認為理性主義者的主要特徵是對理性、理論和系統化知識的過度依賴,並將這一思維模式應用到各種領域。理性主義者的特徵包括:信仰純理性、追求系統化與規則、否定傳統和經驗、相信進步與革新、重視技術知識而忽視實踐知識。


第二小節:深入探討了實踐知識和技術知識之間的區別,認為技術知識是可以系統化、傳授和表述為規則、理論或明確的指導的知識。實踐知識則是不可完全用語言或理論表達的隱性知識,它是通過長期的經驗、傳統和個人參與得來的。作者強調政治生活中有許多無法精確量化和預測的情況,因此依賴實踐知識來應對這些變數至關重要。


第三小節:作者將培根和笛卡兒視為現代理性主義思潮的重要奠基者,並對他們的理性主義思想持批判態度,認為他們的思想代表了一種過度依賴技術知識的趨勢,這種趨勢在政治領域是危險的,會導致狹隘的技術官僚主義產生。


第四小節:作者認為道德主義在全世界的瀰漫是不可避免的,然政治領域受其影速度之快、範圍之大十分值得注意。作者認為政治領域之所以受理性主義影響之深,乃是因新統治者的誕生,他們雖掌權卻沒有受過傳統的培訓及教育,因此需要一套規則來賦予他們行為的正當性。


第五小節:總結理性主義出現的原因,認為理性主義是為了掩蓋政治教育的缺乏而誕生的,並舉出社會中的實際案例輔以說明,理性主義如何摧毀社會中的道德及秩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期末作業

 關於期末作業(含書面與展演),請遵守以下規則: 按照授課計畫所列,學期成績將以出席(30%)、平時作業(35%)、期末作業(35%)等項目計算。 期末作業題目: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必須閱讀政治思想典籍(以xx典籍為例)?政治學系仍應列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期末書面作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