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或是走向毀滅的誘惑
- 關鍵字:真理、價值差異、代價
- 文中認為,對於理想國度可說是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追求的,並且相信會有一個方法可以來實現,但這個方法在每個文化及時代背景下都有其差異,雖然其本質皆是創造出美好國度,並且富含了道德性的真理,卻不可避免地包含著帶有犧牲的努力,並且作者在閱讀歷史的經驗及身處的社會中的理論不斷地發現追求的真理方法也會隨之改變。
- 柏拉圖認為應授予統治的權力交予政治菁英,使缺乏理智的人民有遵從的指標,就如同科學中擁有標準答案一般,然而在實現真理的道路上如果能夠像科學實驗般有能夠固定的變因,並且在失敗後還能反覆的實驗,並能有選項的找出錯誤,那麼人類早就應實現理想國,而不是持續地寄託各種信仰及真理,讓相信的人們覺得有一定程度的犧牲就能馬上導向期望中的結果,然而犧牲的程度是否為人類社會所能承受,究竟需要努力到什麼程度才能到達最終的理想,歷史中不斷發生的戰爭及革命是領導者達到目的的方法,卻是信仰者們的犧牲,他們想像中是為了更美好的社會或是最單純的生活,但領導者所考量的不僅限於單一的理想。
- 這些在追求的方法產生的不同的背景下會產生衝突是必然的,但對於本質上的道德不會有斷層的落差,對於道德的分辨人類應是有基本的共識,但不同社會對於完美國度的定義應是嚴格的而產生差異,個人想法上的差異也會影響到如何定義理想國度,因此是否需要有付出極大代價的犧牲來完成一部份人的理想國度,可能會產生致命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