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2024

理想的追求

關鍵詞:

  • 柏拉圖式的理念、文化與道德的相對主義、理性主義、文化多樣性
核心議題:

  • 人類本質是扭曲的,社會存在不同的價值觀,即使現有的理性框架下,我們應該尊重彼此的差異性。
摘要:

  • 作者從奠定問題的定義,以科學為例,說明問題是不會互相矛盾的,例如:舉出相反意見(黑格爾、馬克思)認為是歷史發展的變化。其次,透過馬基維利,提到如何捍衛政治權力馬基維利認為需要透過具有一定條件的人才能成為統治階級。在第三部分說明:不同價值之間會有衝突,也就是不同文明之間會有抵觸,這是一個社會存在的現象,也因此當我在面對與不同價值觀、文化時,可能做出錯誤決定,所以我們必須參與公平交易原則,換句話說,就是涵括種族原則、價值、原則,每個人都必須在自己所捍衛的價值觀中退讓,在絕對價值面前,勢必會造成衝突,就如在政治以及社會之中,然而這個現象必是一個文明社會構成的要件,也是在這社會中需要協調,將衝突的後果降到最低點。
篇章結構:

  • 從一開始引用康德「人性如扭曲的木材」來說明這個社會存在不同的價值觀、文明、宗教,即便他會引起勢必的衝突,他終究在社會中達成一個平衡。接著提出再啟蒙運動背景下,哲學家如蘇格拉底、17世紀的理性主義到18世紀的經驗主義來提出許多哲學家追求的理性思想。強調這個社會上存在多樣性,不同的價值觀、文明,這些差異必定引起衝突,但這是一個社會必存在的現象,在如此有衝突碰撞的社會,是無法用既定的理性以及理想的原則框架所規範。最後說明,理性是應當存在的,但同時我們必須包容以及尊重人與人、國與國、社會之間的差異,和多樣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期末作業

 關於期末作業(含書面與展演),請遵守以下規則: 按照授課計畫所列,學期成績將以出席(30%)、平時作業(35%)、期末作業(35%)等項目計算。 期末作業題目: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必須閱讀政治思想典籍(以xx典籍為例)?政治學系仍應列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期末書面作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