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義是否適用於政治?
關鍵字:技術、實踐、近代理性主義、懷疑、意識形態
摘要:
- 作者在這章節中,一直提及到對於理想主義的錯誤,是在於拋棄舊時觀念,成為獨樹一格,擁有自己一套看法的意識形態。現代社會也大致被理性主義所包圍住,在許多政治計畫上,都不免俗有理性主義的影子所在,作者也詬病於理性主義給予未有政治歷練的人,一種可以照抄並實踐的方法,但那些人卻從未能主動思考,只是一味的將所認知的正確實踐出來。
篇章結構:
- 傳統在政治上面有著不容小覷的地位,但在理性主義者面前,這樣的傳統是需要被抹除的,取而代之的是新穎的想法。作者也提到有關技術知識與實踐知識的不同,技術知識是偏向可以學習和教導,如同書中的知識,但卻不具有傳承和習得,這也是理性主義中較推崇的,將所有想法聚集成冊,可是卻未有實踐的機會,很難在政治社會中生存,不僅是政治社會,更是在所有社會中,技術知識和實踐知識都缺一不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若是缺少其中一方,這樣的社會運轉將會失衡。
- 而也因為理性主義充滿著懷疑,理性主義中最看重的便是確定性,希望任何事情都有一可循方向,不容許有自己未確定的東西成為知識。就如同在理性主義旺盛的文藝復興時期,那時更加看重自己所尋的真理,也意味著過去的東西遠不及自己所探索到的,更是會對過去的東西永遠抱持著懷疑態度,這也正是為何政治社會脫離不了理性主義的掌控。在現代社會中,政治不再只是依循傳統而見,更多的是有革命有意識反抗,甚至是推翻政權,這些都恰好符合理性主義所追求的道理。那就是洗淨過去種種事情,只依自己所見。
- 但作者對於理性主義最大的批評也是在於此,政治中的理性主義是理性主義者認為我們所需要的政治,這並不全然錯誤,只不過誤將部分認為全體,現實中的政治社會不單單只有理論而已,更多的是需要參照當今社會現狀,以及棘手的社會問題,才是好的政治方向。我們熟知的美國,作者在書中提及,確實在建國初期,依靠其「獨立宣言」,是政治的理想面成功治國,依其所認知打造了美國社會,雖然在理性主義上視為神聖之舉,但也不可否認,這樣的做法給歐洲社會後期一個巨大的打擊,在充滿傳統世襲的歐洲大陸上,大家似乎都期待著可以和美國依樣靠著理想主義勝利。
- 作者並非全然不認同理性主義,更多的是對於部分理性主義者輕率的態度表達不滿,直接點出理性主義的缺點就是太過輕浮,無多加思考現狀與社會現實面。明確指出若是現今社會的政治家們,對於這樣的理性主義沒有多加思索,而是對於這樣的理性主義沒有多加思索,而是像書呆子般,不斷地接受,就會錯失在傳統社會中對政治的好,逐漸走向迂腐。政治中的理想主義,需要不斷的思考和接受傳統,才能打破現有的意識形態僵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