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鍵詞
理性主義、技術主權
二、核心論題、摘要
理性主義將知識分割,且不認可所謂「實踐知識」,這樣的意識對美國、歐洲的政治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影響,現代政治也是基於理性主義框架而生,但也因此產生了相對過去的問題。
三、篇章結構
標號I:
理性主義起源與特質是什麼?他對歐洲思想政治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近代的教育法、民族主義等等、 乃至於《人權宣言》都是理性主義者頭腦的產物,那他又有哪些缺點?比如政治上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最好的解決方案,而沒有單純的最優解,而理性主義者不認可這點
標號2:
知識像湖泊一樣,第一為可言述的技術知識;第二為無法用明確規則描述的實踐知識,理性主義者對於知識的存在僅認可技術知識,認爲實踐知識是無知的,作者想知道對於這種「理性」的極端信心來源是什麼?有會有什麼影響?在歐洲政治上如何體現?
標號3:
作者以建築風格為比喻認為新知識是經過時間,慢慢地出現的,那他回如何看待著個演進?兩位都認為有種確定的知識,但都又有所欠缺,培根認為需要一個系統化的方法來獲取知識彌補自然理性的不足;笛卡兒則主張以幾何學了解。共同點是理性主義的核心概念——技術主權,不過帕斯卡爾認為過分依賴會限制思維的運作
標號4:
理性主義無可避免的滲透在政治中且影響力強大,現代政治理性主義的角色是什麼?政治高度依賴計劃性和意識形態,人們覺得有意識地執行與自然演變更優越,如英國從務實的修復性政治到理性畫的計劃做法,海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也有對理性主義的批判,但書本身也是種理論體現了理性主義的影響。
其他「科學」是如何鞏固理性主義的?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再次強化了理性主義的影響,美國革命與獨立體現了理性主義的抽象原則,拒絕傳統的政治模式,歐洲國家受理性主義影響也忽視了彈性的政治習慣
標號5:
美國殖民者的政治心態是什麼? 美國在革命前已經具有理性主義的心態,依賴理性和抽象原則而非傳統來組織社會,受洛可影響下,傑佛遜相信社會應基於理性原則。
《獨立宣言》為何是理性主義的典型代表? 《獨立宣言》依賴理性和意識形態來解釋政治需求,成為理性主義政治的代表作,並影響後來的社會重建,且給政治帶來了理性主義過度依賴技術和抽象原則,導致政治上的失敗和僵化,特別是在歐洲國家的政策中顯現。使教育從傳統的全面發展轉向技術訓練,忽視了道德和智識習慣的培養,將道德簡化為技術,導致社會道德衰退和道德教育的瓦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