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2024

政治中的理性主義


一、關鍵詞:理性主義、技術知識、實踐知識
二、摘要:本文描述理性主義的出現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行為,並闡述理性主義與傳統、實際的政治理念產生的碰撞。作者批判理性主義,指出其對政治與教育的侵蝕將會造成諸多困境。

三、篇章結構:


(一)闡述理性主義、理性主義於政治之論點
            隨著理性主義的思想推動,人們逐漸脫離傳統習俗的束縛,拋棄對過往的無條件接受,轉而依據理性和論證來判斷事物。理性主義者相信,人類擁有共同的理性思維能力,並認為每個問題都存在唯一、真實且正確的解答。在他們的觀點中,政治機器可以取代道德和教育,消除不確定性與多樣性,從而實現統一且普遍適用的解決方案。政治應以理性為基礎,建立一個統一而無缺陷的秩序,方為完美的政治。

(二)技術知識與實踐知識
            技術知識能夠被精確表達、編制成規則,是為一種確定性標準。反之,實踐知識則是以慣例或傳統方式傳遞,並且只能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較不確定,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在此,作者認為兩種知識皆必要性存在,它們互不相同卻又無法互相替代。然而,理性主義的觀點認為實踐知識是一種無知,唯有準確的技術知識意味著理性的主權。

(三)以科學家對知識不同觀點為例做比較
            理性主義佔據的時代,笛卡爾、培根所提出的研究論述歸因於理性主義所推崇的技術知識,從某個無法懷疑的確定性開始,藉由精確編制的探索規則尋得真理。歐克夏則認為,隨著理性主義者逐步偏離靈感與思想,人們對知識的渴望的理由逐漸空泛,思考藝術演變為一種工具技術。

(四)理性主義最先影響的事物是政治
            理性主義的深遠影響已經滲透至各個領域,政治領域則比其他人類活動更早且更加徹底地受到其支配。當代政治的行為、政策制定及思維模式都深受其引導,並日益依賴書本和技術規範來解決短期的感知需求,卻往往忽視了社會的實際情況。政治家被要求嚴格遵制式化的技術性規則,偏離者則被視為無能(即使是不以書本為依賴的政治家,最終也不得不撰寫自己的書籍)。歐克夏認為現代政治運作傾向於機械化、形式化,理性主義已不僅是一種政治風格,還成為衡量所有政治行為的基準。

(五)理性主義的思考與批判
            理性主義的思想下,只強調技術知識的方式,將逐漸侵蝕真正的教育機制,忽略了無法通過技術傳授的實踐智慧與道德價值;道德層面,理想從宗教和社會傳統中剝離,取而代之的是抽象、機械的道德原則,使人們失去了真正的道德行為基礎。理性主義者強調透過技術訓練自我造就、其對道德和政治的侵蝕,雖然看似理性,但其實已經摧毀了傳統道德和社會秩序,導致了當前社會的諸多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期末作業

 關於期末作業(含書面與展演),請遵守以下規則: 按照授課計畫所列,學期成績將以出席(30%)、平時作業(35%)、期末作業(35%)等項目計算。 期末作業題目: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必須閱讀政治思想典籍(以xx典籍為例)?政治學系仍應列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期末書面作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