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24

哲學與政府壓制

關鍵字:顛覆、思想自由、政府壓制

在強制的年代,藝術與科學的發展似乎並未被完全摧毀。然而,一旦限制思想的自由,人們便會陷入一種無法擺脫的幼稚狀態,因為他們缺少反思與批判的空間。哲學的實踐必須在自由的社會中才能真正展開,它的本質乃是一種不斷重新審視問題並引發新思維的過程,而這與國家控制之間構成哲學本質上的聯繫。

哲學的核心不在於提供確定的解答,而是提出洞見對原先的問題再闡述,或以新角度切入挑戰人們固有的思維。當哲學家重新定義或提出不同觀點時,會打破人們對既有思想的滿足感,激發出一種不安,令人開始反思原有的世界觀。這樣的挑戰對於推動社會的思維進步至關重要,但同時也可能引起權威的不滿,因為它衝擊了穩固的制度和思想結構。

哲學破壞性的力量有時反倒成為思想的禁錮。在歷史上總有一部分人試圖利用固有的方法(有時是上世代的哲學思維)去壓制或強化某種思想,樹立「正統」,排斥異端的思想體系。這些人相信現狀可以依舊沿用既有的解決方法,而不必透過新的思考方式來突破。但這種對現況的滿足,某種程度上會成為進步的阻礙,甚至鞏固了思想的停滯,違背哲學的本質--現在的問題得顛覆過去的模式以現在的方法解決。然而,偶爾也正是因為這種壓力,促成了對新進步的渴望,推動了思想的革新。

哲學引發了觀念上的衝突,讓那些永恆的哲學問題不斷被重新審視,並促使人們探討新視角。然而,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其答案常取決於當下的思維模式,甚至是每個人的個體思考方式。而與此相對的,政府的任務卻在於維持穩定。當權者通過控制來維護秩序,期望達到和平與幻想中的「大同」。在這樣的體制下,獨裁政權不會希望人們對深層問題產生質疑,這將威脅到統治的基礎,所以他們會剝奪個人思想的自由。也因此,哲學家往往成為法西斯暴政下的第一批犧牲品--只有他們從不停止思考,不為專制主義屈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期末作業

 關於期末作業(含書面與展演),請遵守以下規則: 按照授課計畫所列,學期成績將以出席(30%)、平時作業(35%)、期末作業(35%)等項目計算。 期末作業題目: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必須閱讀政治思想典籍(以xx典籍為例)?政治學系仍應列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期末書面作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