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克的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整體架構核心展開在兩個概念上,其一是人類這個物種在自然狀態下會如何生存、發展。其二為公民政府與君主政府間的比較,進而導出這篇文章的核心主旨,人們需要一個政府且是議會政府而非君權政府。
在前者自然狀態中,洛克認為人類會為了獲得某物而自然地向展現出相應量的善意,這是一種天生的理性行為即自然法,人們除了會依循這樣的理性去生活外,也會遵循這樣的理性去懲處違反自然法,侵害他人正常生活的人們,進而發展出人類社會的雛型。然而這樣的社會存在一個隱患為人們能夠共同的透過理性感知到哪些事情不對,應受懲罰然卻沒有一個權力去處以正確的判決,即受侵害者如有能力的話往往會受到感性影響而做出不符合比例原則的處罰,而這樣的處罰方式反而會是對人類生存帶來負面影響的,故人類需要有一個公共的權力去懲處違反生活法則的人們,即政權存在的必要性。
在公民政府與君主政府的比較間,洛克很有趣的以戰爭的概念剖析君主政府的實然構成原由。在戰爭期間,軍隊中需要一個團結一致的聲音,以追求戰略目的的快速達成,而為了速度上面的追求此時的政府必然要是由單獨的一人進行領導而不可有多種聲音介入,故君權政府在本質上是為了滿足這種戰爭上的追求而去成立並沿襲的。在戰時這樣的政府固然有其正當性,然在非戰時這樣的君權政府對於整體人類社會是否仍利大於弊則是該去質疑的點。如前段所述,人類需要一個公權力去懲處違反生活法則的人,而這個公共權力如果落入君主手上的話,他依然會受到感性的影響而傾向去作出不符比例原則的懲處,而這樣的感性行為並不是對人類社會友善的舉止。故此時議會政府的價值便能初步體現,議會政府的核心價值為納入多種社會中階層的聲音並加以用法條紀載各種行為舉止與其相應懲罰,這樣的設計暨能保障社會中各階層的意見都能夠被整體社會採納同時又保障了對於違反生活原則的人的懲罰會是合宜的而不受感性干擾,達到了人類社會所共同謀求的利益。
回到最初命題,我認為以這本書而言政治系的學生並不需去閱讀它,它所在講述的是人類政治社會的起源與發展,然當我們認真談及比較政府時當代已經有更多的理論與實務書去告訴我們君權政府與議會政府間的關係,以此觀點觀之此書的價值更傾向於歷史課而非政治書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