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政府正當性、社會契約、財產權
文章結構:
1.探討政府合法性的基礎及自然狀態:作者描述了人類在自然狀態中的平等與自由
2.社會契約理論:解釋了人們放棄了部分的自由來促成政府的形成
3.強調成立政府的目的:洛克強調政府的形成是來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的,並且要透過權力的分化來避免專制極權
心得:儘管洛克的具有開創性,且為現代民主打下深厚的基礎,但我們要思考的是洛克對自然狀態的假設是否過於理想化,他認為人類天生擁有理性,能遵守自然法,然而這種假設忽略了人類的非理性和衝突的層面,人性是很複雜的而且極受環境和文化的影響,理性平等的基礎是否應該重新審視?
且洛克講求的是個人權利,但現代對於集體權利和公共利益的討論較以前多,尤其是對全球性福祉的問題,例如氣候變遷及資源分配,個人財產與共同福祉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也就表示在未來我們需要超越洛克的個人主義視角,尋求的社會契約框架
問題:「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有必要閱讀政治思想典籍,政治學系仍應安排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我認為政治系還是需要安排政治思想為必修課,像我們大一剛進來時修的政治學,大部分都是一些權力的延伸話題,像是權力如何分配,而之後的比較政治則比較像是學習制度層面的部分,我們從沒有去思考權力的來源與本質,假如我們可以在剛進大一時就修習這門課程,我相信對接下來這幾天的課程會更有幫助,因為它讓我們養成了遇到任何事都有獨立,批判性的思考,讀政治思想不僅僅是在唸歷史、吸收知識,更是我們養成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訓練,它不僅僅只是歷史,更是現代民主的基礎,我們現代所追求的民主,人們所追尋的,究竟是怎麼樣的民主,大部分人好像從未思考過,我認為我們應該將政治思想列為必修課,並且大一就開始修習,不僅能使我們加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還能將這些思想與現代問題想融合,深化對不同的政治現象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