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鍵詞:洛克、政治社會、勞動、財產
二、摘要
洛克以政治權力的來源為開頭,說明人類社會未有政府時,是依循自然法過活並維持社會秩序,沒有誰的權力可超過別人。自然法中若遇到某人不遵守自然法,可以被某一人處罰,依違反輕重,採取不同處罰。人們覺得在此狀態下,生活較不穩,某人不見得以理性方式判斷,因此聯合成立公民社會,彼此共同訂定契約與協議來避免戰爭狀態,維持秩序。洛克在後續篇章談論有關於財產,其認為財產是透過勞動而生,以及有關於立法範疇及國家權力及解體等。
三、問題:時至今日,政治學系的學生仍有必要閱讀政治思想典籍,政治學系仍應安排政治思想為必修課?
我認為政治學系學生目前仍有必要閱讀政治思想典籍。講得直白或許是有讀總比沒讀好。為什麼有讀總比沒讀好呢?以在東吳政治系學習三年多的經驗為例,好比在政治學的第一堂便開宗明義地說政治就是權力性價值分配的過程。我們都能理解並且或許也能滔滔不絕地說明為什麼,但我們並不知道是怎樣子讓這句話可以成為政治的slogan,古代的人真的也是這樣過活嗎?因此,我們需要去讀典籍,理解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前的典籍,理解過去的人他們的政治是什麼,是什麼造就現在的政治學。又正如前幾周讀的文本《古今自由主義》「什麼是自由教育?」中所說的偉大心智,我們若無透過閱讀偉大心智,並且將其與當代(也就是我們現在處的這個時空)的人們進行交談,我們該如何知道現在的社會是不是走在一個所謂我們所認可的路上?如本周作業,洛克的《政府論次篇》,我們就可以透過本典籍來了解政治權力是從何而起,並且對照社會現況是否與洛克所寫之典籍有可對照之處,透過典籍來思考當代性狀況。
關於政治學系是否仍應安排政治思想為必修課,我認為有其必要。現在學科多強調實用性以及與當代接軌,學生可能會認為實務技能會是最重要的,當然不能否定這類技能的重要性,畢竟若要應用在職場上,是比較能量化的。但是,政治系之所以還是要要求學生修政治思想為必修課,我認為目的不見得是在畢業後學生馬上能應用,而是將在課堂中所閱讀之典籍放在心中,並且隨著活得越久,可能越能體會古人在典籍中的言論,雖然不見得每位同學都能隨著年紀越長,就有不同的體悟,但我認為將此類課程繼續安排為必修課,至少有機會讓更多人能夠有不同的思考面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